目前,很多企業使用的高頻感應加熱設備,很多都是高頻焊接,它是利用高頻電流所產生的集膚效應和相鄰效應,將鋼板和其它金屬材料對接起來的新型焊接工藝。高頻焊接技術的出現和成熟,它是直縫焊管(ERW)生產的關鍵工序。高頻焊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焊管產品的整體強度,質量等級和生產速度。下面,紅日電子小編簡單說說【高頻】就是怎么回事:
所謂高頻,是相對于50Hz的交流電流頻率而言的,一般是指50KHz~400KHz的高頻電流。
在高頻焊接領域中的應用是一種交變電流頻率在100千赫茲到800千赫茲的頻率。工頻50或60赫茲首先變換成直流,該直流通過使用真空管結合槽路電容形成的振蕩或通過高頻功率晶體器件MOSFETs(金屬氧化物場效應晶體管)組成的逆變器將直流變換成高頻交流電,通過輸出裝置形成鋼管焊接加熱源。

所以,簡述來說工頻轉換成高頻的步驟即為:工頻交流(整流)——>直流(振蕩/逆變)——>高頻交流
高頻電流通過金屬導體時,會產生兩種奇特的效應:集膚效應和鄰近效應,高頻焊接就是利用這兩種效應來進行鋼管的焊接的。
高頻電流和焊接的關系
高頻電流是非常適合于焊接鋼管的。因為他的趨膚效應的特點,電流僅在表面流動并且僅有少量的金屬鋼帶邊緣表面被加熱,少量的熱量形成非常窄的熱影響(HAZ)區就可以將金屬表面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
熱影響區(HAZ)是焊接的一部分,分布于結合線的兩邊,是被加熱到足夠高溫度而未被熔化并且已經改變了本身晶相接構的區域。
臨近效應幫助集中電流向越來越靠近并形成Vee角的兩個鋼帶邊緣流動。使工作過程變得更加有效。由鋼帶邊緣在擠壓輥前形成的Vee焊接區域必須仔細控制,以求獲得最大的電流利用率。
軋機設置問題如軋輥排列不良、軸變形、軋輥磨損過甚都會引起Vee角從一邊向另一邊游離或引起鋼帶邊緣上下、左右移動。當這些現象發生時,臨近效應的特性將引導電流并改變鋼帶邊部流動電流的分布和電流強度,進而引起溫度的改變,導致焊接質量的問題。高頻電流在這一點上是非常敏感的
為什么焊接頻率如此重要
從高頻焊機發展的歷史來看,400KHz左右的頻率已被證明是感應焊接過程的最佳頻率。焊接頻率決定著鋼帶的寬度和擠壓量,這些參數都是達到良好焊接質量所必須的條件。高頻率能降低電流穿透的深度,這種現象稱之為“趨膚效應(Skin Effect)”。趨膚效應使熱量集中在焊縫邊緣靠近表面的地方,以最少的擠壓量達到優質的鍛焊。相反,低頻使得焊縫邊緣更多的地方被加熱,嚴重的話,將造成脆化的鑄焊。單單是所用鋼帶寬度的減少就使得廠家原材料成本費用節省數十萬元。焊接頻率與機組的設定參數也相互影響,例如成型,開口角以及其他軋輥幾何參數。另外,高頻焊接過程在低頻狀態下對以上參數的設置會更為敏感,配合不好的話能造成更多的不合格產品和不穩定的焊接質量。
總結:以上就是紅日電子小編整理的有關高頻感應加熱設備中【高頻焊接】的大致內容,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這種設備的相關信息,請收藏本站及時關注本站更新。